近期,意大利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们发现,新冠病毒似乎能够附着在大气污染物颗粒上,这可能会使病毒传播得更远更广,导致更多的感染病例。
在贝加莫省的城市和工业场所收集的室外空气污染样本中,科学家们运用标准技术发现了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基因。这一发现经过了独立实验室的验证。领头的研究人员,来自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莱昂纳多·塞蒂表示,探究病毒是否通过空气污染更广泛地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他说:“作为一名科学家,我对未知的东西总是感到担忧。如果我们了解病毒的传播方式,那么就有可能找到解决办法。但如果不了解,我们只能被动应对。”
除了塞蒂的研究团队外,还有两个研究小组也提出了空气污染颗粒可能帮助新冠病毒在空气中传播更远的观点。塞蒂团队的统计分析显示,意大利北部一些欧洲污染最严重的地区的空气污染颗粒物水平较高,同时这些地区的感染率也较高。尽管这一观点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但其他初步分析已经支持了这一想法。
关于空气污染颗粒与新冠病毒传播之间的联系,引发了更广泛的关于病毒如何传播的讨论。我们知道,病毒感染者咳嗽和打喷嚏时产生的大量飞沫会在较近距离内落地。更小的飞沫可以在空气中停留较长时间并传播得更远。尽管专家们并不确定这些微小的飞沫是否会导致新冠病毒感染,但他们知道某些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并且新冠病毒可以在微小飞沫中存活数小时。研究者们强调,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不能排除空气传播和污染颗粒可能起到的助推作用的重要性。
这项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许多细节尚不清楚,例如病毒是否能在污染颗粒上存活以及污染颗粒中的病毒数量是否足以致病等。尽管如此,这一发现仍然为我们理解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对这一疾病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手段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