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又到了辅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时期。虽然每年的流程相似,但我仍抱着一丝微妙的期待,期待今年能遇见那些让我省心的学生。
往往事与愿违。每一次的经历都仿佛是一场挑战,如同在助孩子完成作业时所遭遇的困惑与无奈。
与助人子女相比,辅导毕业论文虽有相似之处,却更是需要细心的关怀和周到的指导。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不能大声地咆哮、不能失控,需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尤其令人苦恼的是那些玩起了失踪的学生,不接电话、不回复微信和邮件。待到初稿提交之际,他们仍是一片空白,毫无进展。这等境况之下,老师内心已焦躁不安至极。
更有甚者,提交的论文初次查重率竟高达80%以上,这明显不符合学校规定的查重率标准。
还有一些学生,他们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尽管查重率在规定范围内,论文结构也尚可,但细节上的问题层出不穷。
诸如格式错误、英文标题首字母未大写、标点符号错误、错别字、引注格式不当、图片引用不规范、口语化表述过多以及内容重复等问题屡见不鲜。
我不禁想问,他们在提交论文前难道没有进行过任何的检查吗?这些错误难道不能主动避免吗?
有时我甚至觉得应该建议他们回到中小学重新学习语文和写作的基础知识。
面对这样的学生,实则是对指导老师个人修养的一次严峻考验。
尽管如此,我们仍需耐心引导、细心辅导。毕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需要我们用心去浇灌、去培养。
这就是每年毕业论文指导的常态,虽然充满挑战,但我们也从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