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方报道,在当地时间12月28日,享誉国际的著名钢琴家傅聪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离世,享年86岁。
傅聪,作为翻译家傅雷的子嗣,于1934年3月10日出生在上海。自8岁半开始学习钢琴,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兰留学后,他在1955年3月于“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荣获第三名及“玛祖卡”最优奖。自此,他以“钢琴诗人”的美誉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
在海外求学的岁月里,傅雷夫妇通过书信给予他无尽的关怀与指导。这些书信后来集结成著名的《傅雷家书》,广受读者喜爱。
傅聪的成长历程深受其家庭教育的影响。“赤子之心”这四个字,在他谈及做人、做音乐的体会时,显现出深远的意义。他曾引述父亲,表示父亲并非单纯传授知识,而是教导他如何独立思考,仿佛赋予了他一把人生的钥匙。
作为一个艺术家,傅聪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家都是孤独的,只有孤独才能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去温暖、安慰更多孤独的人。——这句话也成为了《傅雷家书》中的一句名言。
2013年,傅雷与朱梅馥的骨灰在浦东安葬,傅聪与弟弟傅敏在墓碑上刻下了家书中的一句话:“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多年来,傅聪在国际舞台上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尤其擅长演绎莫扎特、肖邦、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受家庭氛围熏陶,他的演奏充满韵味和东方诗意。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傅聪已被《时代》杂志誉为“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傅聪的离世在音乐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郎朗悲痛地表示:“愿大师在天堂再无病痛。”
钢琴家李云迪则在凌晨3:38分通过微博表达了自己的哀思:“得知前辈傅聪大师离世,心中无比惋惜……大师虽已离世,但他们的音乐将永远伴随着我们。”
大剧院也以文章的形式表达了对傅聪的深切怀念。
乐评人张光楹感慨道:“人生无常,2003年的非典时期,我有幸在讲堂里听到了傅先生的钢琴演奏。如今再次听到他离世的消息,心中五味杂陈。”
尽管近年来傅聪常居国外且年事已高,他在国内的每次露面仍能留给大家深刻的印象。
回想起1999年,傅聪受邀来到北京国际音乐节。他与各大乐团合作演出,并与众多音乐家共同举办了“傅聪和他的朋友们”专场音乐会。
时任音乐节节目总监曾伟回忆道:“傅聪先生虽然身体不适,但依然坚持每天练琴。他的专业精神和对音乐的热爱令人敬佩。”
傅聪先生的平易近人也是他给人的深刻印象之一。他对所有想要采访的媒体都十分配合,与剧院工作人员相处融洽。他自带的茶叶和简朴的生活习惯都体现了他朴实无华的一面。
让我们在音乐的陪伴下送别傅聪先生最后一程吧。愿他的音乐永远陪伴着他,在天堂里继续绽放光芒。
本期编辑:李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