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再度来临。古人将“九”视为“阳数”的代表,九月初九,双九相叠,因此得名“重阳”。而“九九”与“久久”谐音,古人认为此日蕴吉祥的寓意。
关于这个充满文化内涵的节日,您了解多少呢?
登高远望,领略秋色斑斓之美
随着重阳节的到来,深秋的脚步渐近,天气逐渐转凉。田野里的庄稼已经归仓,大地展现出苍茫的金黄,树叶开始换上金秋的色彩,此时正是与陪伴我们半年的青翠草木道别的时刻。
在这个时候,“辞青”的传统活动显得格外有意义。
登高远眺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站在高处,眺望辽阔的大地,看云卷云舒,感受树木一年一度的枯荣更替,体验秋日的宁静与清爽。无论是高山、高楼还是高台,都是登高祈福、望远赏秋的理想之地。
赏菊品酒,感受秋日气息
菊花傲立霜雪,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因此重阳节一直有赏菊的习俗。宋代大文豪苏轼曾在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留下佳句:“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菊花酒被视为重阳必饮、驱邪祈福的“吉祥酒”。据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记载,菊花酒是重阳节的传统饮品,由菊花、黍米等原料酿制而成。
品味重阳糕,寄托美好愿望
人在重阳节注重敬老尊贤,登高以避灾祸。而“糕”与“高”谐音,寓意着步步高升,因此重阳糕成为这一节日不可或缺的美食。
北方的重阳糕以发面花果蒸糕为主,也叫发糕。它用面粉发酵,加入各种果仁、蜜饯、红丝、绿丝等蒸制而成,口感甜糯。
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中秋刚过又重阳,巧手制作花糕忙。女想娘来送糕点,重阳佳节情意长。”这句民谣反映了出嫁的女儿在重阳节回娘家送重阳糕的习俗。
佩戴茱萸与菊花,祈求平安与健康
重阳节有佩戴茱萸和菊花的传统,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和菊花都是重阳节的标志性物品。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佩戴茱萸可以驱邪避害。
王维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绘了古人登高远眺、佩戴茱萸祈福的场景。茱萸和菊花不仅寓意着辟邪驱邪,还寄托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