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爱游戏

2024-12-2802:53:05综合百科10
  • 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之间存在一个微妙的夹角,即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会在地球的北纬23°26′和南纬23°26′之间周期性地移动。这一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时长为365日5时48分46秒。具体移动规律如下所述:

(夏半年)从春分开始,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移动,到达北回归线后,再向南回归至赤道。在此期间,北半球的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会经历极昼现象,且极昼的范围和昼长都会先增加后减少。

(冬半年)相反,从秋分开始,太阳直射点会由赤道向南移动,至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归至赤道。这时,北半球的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则会发生极夜现象,极夜的范围和夜长也会经历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

图示一:直观展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 二、地球的公转特性

地球围绕太阳的旋转运动称为公转。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约为365日6时9分10秒。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的椭圆形,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月份的更替而有所变化。

(近日点与远日点)一月初,地球位于离太阳最近的点,即近日点,此时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达到最大;而七月初,地球位于离太阳最远的点,即远日点,此时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达到最小。

虽然地球在近日点时离太阳更近,但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我国实际上处于夏季。相反,虽然在远日点时离太阳较远,但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我国则处于冬季。

图示二:简明描绘地球公转轨道及近日点、远日点的位置。

精讲精析:

(1) 解析太阳的运动轨迹:此部分需仔细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其对地球上昼夜、季节的影响。

(2) 探讨日地距离与公转速度的关系:通过分析甲、乙两位置的时间点,理解日地距离与公转速度的变化。

(3) 探究昼夜长短与日出方位的变化:需理解不同节气下太阳的位置及其对昼夜长短、日出方位的影响。

  • 三、日出日落的方位变化

随着季节的变化,太阳的日出日落方位也会有所变化。以北半球为例,不同季节的日出日落方位如下:

(夏半年)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夏至越近,日出越偏北。

(冬半年)东南日出、西南日落,且冬至越近,日出越偏南。

春分/秋分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正午时太阳的方位还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观察者的纬度有关。

图示三:展示不同季节太阳的日出日落方位。

  • 爱游戏的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