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
阴山脚下,
天如穹庐,
笼罩四野。
苍茫的天空,辽阔的野地,
风儿吹过,草儿低垂,牛羊显形。
男儿的热血,英雄的气概,
一声呼喊,江海为之回荡。
静谧的山水,伤怀的水面,
纵横交错,显露锋芒。
在那无边无际的草原上,
绿色蔓延,天地相连。
江南之地,山清水秀,景致丰富,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能引人入胜,
唤起人们细腻的审美感受,
沉浸在色彩与线条的微妙韵味中。
然而在北方的大草原上,
自然之景虽单纯,却别有一番风味。
缺乏细小之物以供欣赏,
于是抬眼便望见那无垠的天际。
草原上的人们,心无土地私有之念。
他们随水草而居,天地间皆可放牧,即为家。
虽然因习惯与而划分了领域,
但他们的活动空间仍旧辽阔无垠。
这样的生活塑造了他们自由豪放的性格,
也培养了他们对于壮丽美景的欣赏。
他们不似江南人那样歌颂小荷与柳丝,
在他们眼中,大山、河流、草原皆为共享。
天如“穹庐”,覆盖他们的“家”,
他们便以此为歌,赞美他们的家园。
在苍茫天地间,风拂过茂盛的草原。
时而在此,时而在那,可见散布的牛羊。
敕勒人勇敢豪爽,为主人,为征服者。
他们为这苍茫大地带来生机与美的意蕴。
在诗中,我们感受大自然的壮阔,
更感受牧人们宽广的胸怀与豪迈的性格。
这是原始活力的人性,
未被农业社会文明所驯服、所软化的本性。
关于郑柏林先生的作品,敬请收藏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