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酿制的过程中,竹的加入不仅能够有效去除酒体中的杂味,还能通过竹汁的发酵作用,生成一种具有用和保健功能的独特饮品——鲜竹酒。其酿制过程较为复杂,涉及多个环节,但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最终成就了这一传统与现代工艺融合的佳酿。
1. 原料准备
为了酿制鲜竹酒,首先需要准备一些基本原料。主要包括:400斤大米或玉米粉、2.2公斤中曲、0.8公斤根霉曲、600克耐高温酒精活性干酵母精、60克果酒酵母、5公升竹、12公斤高纯度蜂蜜以及1000公斤水。每一种原料的使用量都需要精确控制,才能确保最终酒体的口感与质量。
2. 糖化发酵
将大米或经过筛选并粉碎的玉米放入温水中浸泡30至40分钟。这一过程能够有效激活淀粉,便于后续的发酵。接着,将浸泡过的原料放入蒸锅中,蒸煮约70分钟,使其完全熟透。蒸熟后的饭料被冷却至约37℃,然后加入中曲、根霉曲和酵母精等发酵剂。在一个恒温37℃至38℃的环境中,这些酵母和曲种将开始培育,持续20到26小时,直到形成酒醪。
在培菌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饭层的厚度,夏季一般较薄,冬季则应适当加厚。为了更好地促进通气和热量均衡,通常会在饭层挖一个喇叭状的穴,以帮助温度的均匀分布。当酒醪的温度逐渐下降至32℃至34℃时,便可以盖上酒缸的缸盖,并进行保温或降温处理。静置约5到7天,酒醪便完成了初步的发酵。
3. 半固态二次发酵
经过初次发酵后的酒醪将进行二次发酵。每40公斤糖化饭需要加入约0.5公升的新鲜竹、6克果酒酵母以及1公斤蜂蜜。所有原料应放入已消毒的瓷坛中,并加入80公斤纯净水,搅拌均匀后封口。酒坛需要保持在32℃至34℃的温度范围内,持续发酵20天。
这一阶段是竹发酵效果最为显著的时候,竹汁中的有效成分在果酒酵母的作用下被逐步分解并溶解到酒醪中,不仅去除了酒醪的杂味,还使其吸收了竹汁特有的清香和滋味。经过这次发酵后,酒体呈现出一种酸甜、爽口、醇厚的口感,既清新又富有层次感,极具饮用价值。
4. 蒸馏与成酒
在发酵过程完成后,酒醪便进入蒸馏环节。需要将成熟的酒醪进行压榨,取出酒汁(酒糟可用来酿制醋或制作香醅)。随后,将酒汁转入蒸馏锅中,封好锅盖并连接上汽筒和冷凝器开始加热蒸馏。蒸馏过程中的火力必须保持均匀,以免焦化的酒醅泡液进入汽筒,这会影响酒的纯净度。冷凝器上的水温不得超过55℃,以确保蒸馏的精度。
在蒸馏过程中,首先会接取头酒,通常约1.5公斤,然后继续蒸馏,直到酒度降至27度左右时,接取尾酒。头酒和尾酒会单独保存,通常用于调味。接着,将中段酒贮存于陶坛中,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进行陈酿,时间至少为三个月以上。
经过长时间的陈酿后,酒体的味道逐渐醇厚,风味更为浓郁。酒液会进行勾兑调配,最终调整到28度的酒精度。经过质量检验合格后,酒便可以装瓶、贴标并包装,准备投入市场销售。
通过精心的酿制过程,鲜竹酒将竹子的天然精华与白酒的醇厚相结合,创造出一款既具传统风味,又富有现代健康理念的独特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