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关于工艺品手绢的描述。
回忆起儿时的游戏,那首《丢手绢》的儿歌如同一部时光机,带领我们穿越回到那纯真的年代。据传这首歌创作于1948年,但对我这个60后来说,儿时并没有接触到这首歌。那时我们用“小草把”进行类似的游戏,伴着简单的说唱,欢声笑语充满童真。
手绢,在方言中被称为“sei nia ze”,其中的韵味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如今手绢已经淡出人们的生活,少有人使用。在我小时候的年代,拥有一条手绢是令人羡慕的事情,尤其是在乡村的孩子们中间。女孩子们会用它来叠“小老鼠”、“小娃娃”,那些心灵手巧的孩子总能叠出栩栩如生的作品,而我却总是笨拙地尝试,却从未学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大约在高中时期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条手绢。尽管那时我已不太使用它,但偶尔拿出来仍能满足我的虚荣心。那时候的手绢价格低廉,一两角钱就能买到一条普通的手绢。
读专科时期的那段时光里,我曾对收集手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有空闲时间,我都会独自去小镇的商店寻找不同的手绢。虽然大多数手绢都是普通的款式和颜色,但每次找到独特的手绢时,那种激动的心情仍然难以言表。那段时间的“疯狂”购买经历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
女式花手绢、男式手绢的样式各异,各有其独特的魅力。记得当时我买的都是女式花手绢,薄棉布的质地、格子布的款式最为常见。虽然价格略有差异,但每次买到新的手绢时,我仍会感到非常开心。
在那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大约收集了二三十条不同的手绢。然而有一天我突然失去了兴趣,不再喜欢收藏手绢了。对于自己当初为何没有好好保存这些手绢的答案无从得知。然而即使如此,那些手绢的颜色和图案仍让我记忆犹新。
到了90年代中期,吃喝盛行时,手绢又曾短暂地“风靡”起来。那些有品味、上档次的饭店为客人准备的大白手绢成为了新的时尚单品。
然而如今再回想起来那些过去的岁月与物事变迁我们不由得心生感慨,关于那段记忆里留下的空白也许将永远成为我们的秘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