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的日常
春日里,诗篇如是描述
二月天时,草长莺飞,杨柳垂拂抚堤,沉醉在春烟的韵味中。
学堂的钟声响起,孩童们早早地结束学业,急切地趁着东风,放飞纸鸢。
自然的景色与孩童的欢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那“草长莺飞”不仅是一种江南早春的景象描绘,更是对生命力和生机的赞颂。小草破土而出,黄莺翩翩起舞,而杨柳则以其柔软的枝条河堤,仿佛醉心于春日的水雾之中。
孩童们放学后不再流连于外边的嬉闹,而是迅速回家取来风筝。他们趁着和煦的东风,急切地放飞纸鸢。这“散学”后的急切,这“纸鸢”的飞舞,都透露出孩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古语有言:“诗因童子而传世。”的确如此。众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中,都少不了儿童的身影。如“借问何处有酒家,牧童遥指杏花村”,又如“行路人的问询儿童答,鱼惊之虑都不怕”、“儿童相见不相识,笑着询问来客何方”、“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深处不见”、“有儿童在夜半促织挑灯明”,“车马繁忙儿童不惯,躲入芦花深处”,“童孙虽未会耕织,仍愿意在桑阴下模仿种瓜”。这些诗行,都是因为有了儿童的活泼灵动,才让千百年来的人们深感熟悉和亲切。
不论是春草的生机、夏花的灿烂,还是秋叶的静美、冬雪的纯洁,自然的每一刻都与孩子们纯真的心灵相互映照。这些自然与孩童的美好时刻,不仅仅是诗句中的描绘,更是生活中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