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端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魅力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当时虽未授予男主角小李子奥斯卡金像奖,但经过多年的等待,他以一部作品中沧桑的“半兽人”形象最终赢得了迟来的最高荣誉,令无数人感到欣慰。在“欢乐喜剧人”的一期节目中,相声演员孙越与岳云鹏以电影情节为蓝本,重新演绎了露丝与泡在冰冷海水中的杰克的对白。尽管配合上有些许不默契,但当岳云鹏冒出那句经典的“我揳死你”时,仍然引得全场喝彩连连。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对于当地人来说,就如同醇厚的甘露。岳云鹏作为河南人,用方言“揳死你”这一说法,勾起了观众的乡愁。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种说法并非仅在河南流行。在北地、山东、山西等地也常常听到人们使用“揳死你”这个词,但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地域方言,而是形成了更为普遍的语言表达。
这种说法与死者的入殓习俗紧密相关。在我国传统的丧葬文化中,人们认为人死后存在一个“假死”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乡亲们需要亲眼目睹确认其死因是否清白、确认是否有再次复生的可能,并等待远道而来的亲人共同见证这一时刻。在死者被正式入殓装进棺材之前,会有一个特殊的环节。
在确认死者不再有生还可能后,家属会按照一定的仪式将死者放入棺材。棺材分为箱体和棺盖两部分,入殓过程中需谨慎对待。众人最后与死者告别时,将目光转向其面容和身体状态进行最后一次确认。这一刻的离别意味着他们从此与尘世隔绝。
当棺材上下两部分通过一种特殊的榫卯结构接合时,人们使用一种特制的楔子钉住缺口并留下一线可能生命的气息或是否完整的疑问。这时对旁的儿子也要喊一句“避楔子”。但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维持亡者之身的完,还有其寓意背后的严厉咒骂之语——那就是“揳死你”。
这句话的含义相当深刻且。虽然相比其他更为严厉的惩罚方式如鞭刑、挫骨扬灰等相对较轻,但其程度仍然不容小觑。现代人可能将此话作为日常调侃或玩笑的口头语,但若深究其意,仍需谨慎使用。
在死者下葬多年后若因迁坟或其他原因需要揭开棺材时,如果发现尸体仍未腐烂而保持着原有的样貌则被视为不祥之兆。据传这是因为死者的灵魂未能得到正常的而在阴间以鬼的形式为祸人间。为了杜绝这种危害会采取更为极端的措施如用长钉或长楔子从死者胸口贯穿封死于棺材板上。
对于那些怀有强烈怨恨欲对他人进行报复的人来说,“揳死你”不仅仅是对其生命的终结更是对其死后可能变为厉鬼复仇的途径的彻底。
总之这句看似平常的“揳死你”其实包含了深刻的诅咒和强烈的怨恨。因此无论是在哪个时代无论出于何种情境我们都不应轻易使用此言作为调侃或日常表达而是应时刻铭记言语的力量慎言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