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度的概念,即经度与纬度的结合,是用于描述地球意位置的三维球面坐标系统。为了精确标定地球上各处的位置,人们为地球表面构建了一个坐标系,这就是我们所称的经纬度线,它又被称为地理坐标系统。
经纬度图解
无论是假想出来的经线还是纬线,都是为了便于度量而设计的辅助线。
纬线,实质上是地球表面上某点随地球自转所描绘的轨迹圈。这些线条均为圆形且相互平行。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随着离赤道距离的增加,纬线的周长逐渐缩短,直至两极的纬线收缩为一点。从赤道向北或向南延伸,分别形成北纬和南纬。重要的纬线包括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和南极圈。
经线,也称为子午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弧上的半圆。每根经线的长度都是相等的,并且都在南北两极点处相交。关键经线包括本初子午线、巴黎子午线以及180度经线。不同的经线决定了地方时差的存在,偏东的地方时间较早,而偏西的地方时间则较晚。
经度和纬度均是角度的表示方式。经度区分东西方向,而纬度则区分南北方向。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条是纬度,而与赤道垂直的则是经度。通过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我们可以精确地确定地球意一点的位置。
经度,指的是地球上某地点相对于本初子午线的东或西方向的角度。该角度通过当地经线面与本初子午面所形成的二面角来测量。位于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称为东经,以西的则称为西经。这两种方向分别用"e"和"w"来表示。1884年的国际本初子午线以格林尼治的子午线作为经度的起点,其他地点的经度在0°至180°之间变化。
赤道标记
纬度是指法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角度,其数值在0°至90°之间变化。在本地经线上,从赤道向南或北度量,分别得到北纬和南纬。某地的纬度代表了该地相对于赤道的位置和角度距离。赤道是0°纬线,而南、北纬度的最大值均为90°,对应着南、北极点。
地球仪简介
公元344年前后,地理学家开始在地球上划定纬线。随后,埃拉托斯特尼绘制了包含经线和纬线的世界地图。到了公元120年,克罗狄斯·托勒密集大成,绘制了著名的"托勒密地图"。随着计时器的进步,我们才有了今天精准的经纬度系统。
无论是航空、航天、航海还是气象领域,经纬度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