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教授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 引导学生领悟诗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
3. 培养学生的背诵和品味语言的能力,体会作品的意韵。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秋天的韵味,感受游子心中的秋天是怎样的。让我们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共同体会这首曲中的情感和意境。
二、解题
在古代文学中,曲是独具特色的一种体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有标题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即秋天所引发的思绪。
三、诗歌朗读
1. 教师首先进行配乐范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学生齐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3. 解析诗歌中的画面,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例如:枯藤缠绕着老树,黄昏时乌鸦归巢;小桥水潺潺,不远处的人家升起袅袅炊烟;古道上,西风中,一匹瘦马驮着游子向着天涯漂泊。
4. 请学生想象画面,给这首小令另拟一个小标题,如“秋日断肠行”、“天涯孤旅图”等。
四、品析鉴赏
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讨论它们所渲染的氛围和情感。
2. 探讨诗歌中的对比映衬手法,如动与静、明与暗、乐与悲的对比,以及这些对比如何增强诗歌的情感表达。
3. 探讨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用词精炼、节奏明快、意境深远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作品会让人记住?让学生明白优秀的作品需要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远的意境。
五、迁移拓展
1. 让学生从课外阅读的古诗词中找出一些如《天净沙·秋思》一样采用意象并列写成的诗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例如,通过列举其他诗作中的并列词组,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如何增强诗歌的画面感和情感表达。
2. 布置作业:背诵诗歌;以诗歌的意境作一幅画,各自进行交流;选出与《天净沙·秋思》意境不相同的秋日诗句。
六、总结与板书设计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同时进行板书设计,突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七、布置作业(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