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月考在即,《朝花夕拾》作为初一阶段的必读书目,其重要知识点须努力背记。
1、《朝花夕拾》的作者是鲁迅。
2、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用第一人称叙事。
3、《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曾在《莽原》连载。
4、《朝花夕拾》共收录了十篇文章,前两篇写于北京,中三篇是童年生活的回忆,后三篇写于厦门。
5、我在十岁时仇猫的原因是因为猫偷食鱼肉、捉老鼠玩等,然而大半年后,我才得知,隐鼠是被长妈妈一脚踏死的。
6、我平常见到的带领我的女工称为阿长,但当憎恶她的时候,就叫她“仇阿长”。
7、《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称阿长为“阿妈”。
8、《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祖母称“阿长”为长妈妈。
9、《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管“三海经”叫“正”。
10、是长妈妈给“我”买了“我”梦寐以求的《三海经》绘图本。
11、《阿长和山海经》全文记叙了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女工阿长的几件事,刻画了一个朴实善良、唠叨的劳动妇女形象,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12、“我”收到的第一个图本是一位长辈赠送的《山海经》。
13、作者回忆少年时期读了《二十四孝图》这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也有一些可效仿的故事如黄香扇枕等,而郭巨埋儿一类的故事则有些可疑。
14、《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
15、“我”认为《二十四孝图》是宣传思想的著作。
16、《五猖会》写的是一种迎神赛会。
17、“我”要到关东去看五猖会,这是“我”童年时难得的一次盛事。赛会上放出的种种东西是不让看的,即使所谓的士子也不去看。
18、在出发去关东前,“我”父亲让“我”背书直到背完才允许出发去关东。文中表现出儿童的天真活泼与教育方式的死板形成鲜明对比。
20、“我”觉得一切鬼众中有些近人情的是无常鬼手里拿着生死簿 。
21、在《无常》中作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所谓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文中无常的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讽刺与批判 。同时无常的形象也揭示了现实社会中某些人的丑恶嘴脸和虚伪本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性的复杂与黑暗 。 文中通过无常的遭遇揭示了现实社会的不公与不义批判了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们在面对无辜百姓时的冷漠与无情表达了作者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善良人们的同情 。 这段文案过于冗长可以精简篇幅保留核心意思即可 。 改为:《无常》一文中通过无常鬼手持生死簿的形象揭示现实社会中的某些不公正现象对所谓正人君子进行了讽刺和批判表达了作者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善良人们的同情 。 文中通过无常的遭遇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性的复杂与黑暗同时也批判了现实社会中某些人的丑恶嘴脸和虚伪本质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