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这台主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rtk设备。它通过依赖导航卫星实现定位,也可以被称作gps接收机或gnss接收机。在早期的gps技术中,仅有一种gps卫星系统,但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包括北斗、glonass等在内的五种卫星系统。更准确的说法是gnss接收机。
一、rtk概述
rtk实际上是一种名为“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的测量技术。它实时处理两个测量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通过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与用户接收机进行求差解算坐标,从而得到高精度坐标。随着技术的进步,gps接收机从只能用于静态控制测量,逐渐转向主要用于动态rtk测量,因此大家都习惯称gnss接收机为rtk。
二、rtk如何实现高精度定位?
1. 搜星过程
rtk通过接收到的卫星数据,获取卫星的轨道和时间信息。根据信号传播时间和光速计算卫星与rtk之间的距离,并结合每颗卫星的坐标公式,计算出rtk当前的坐标。搜到的卫星越多,定位精度越高。
2. 差分源与基站
由于卫星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单台rtk的定位精度通常只有5米左右。为了提升定位精度,需要引入差分源,采用相对定位的方式消除共同未知误差。一台rtk作为基站,实时将信号信息发送给移动站,两者进行求差运算,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
三、差分源分类
1. 电台模式
基站通过电台以电磁波的形式将差分信息传给移动站。此模式下,基站和移动站的电台通道、协议、频点必须一致以确保通信。
2. 网络模式/cors基站
cors基站通过网络将差分信息传给移动站。用户需输入基站的ip、端口、接入点、账号、密码等信息,且移动站需具备上网功能。网络模式作业距离广,适用于全国范围。而电台模式因电磁波传播特性,受障碍物影响,作业距离一般在2-15公里。网络模式可能受运营商网络信号影响,在山区或网络不发达地区,可考虑使用电台模式。
四、rtk作业流程简述:
rtk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主要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广泛应用于地形图测量、土石方测量等领域。在使用过程中,主要的工作集中在软件操作上。其作业流程大致包括:获取测区范围及控制点信息、确定基站设置方式、连接rtk并达到固定解、新建工程并设置参数、核对控制点坐标、进行点校正以及实际的测量、放样和成果导出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