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调漂的纠结,是许多钓鱼爱好者的通病。整日探讨如何调整灵敏度,如何优化性能。在此,我想说,若是在钓鱼时未能捕获,其中90%的可能性与调漂的技巧无关,而剩下的10%则往往是由于不恰当的调漂方式所致,如过度使用大铅或鱼钩悬浮于半水之中。
既然谈及调漂,各位钓友自可深入研究。在此,我愿分享自己的调漂方法,仅供参考。分为两种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饵料和情境。
第一种调漂法:小跑铅
此法广为人知,对于钓鲫鱼等鱼类,我曾多次推荐使用小跑铅技巧。其步骤简单,先找底,再将浮漂向下推至与铅皮座相近的距离,无需完全拉满。在无鱼钩的情况下,将浮漂调至平水状态。不需要过于精确,稍微露出半目或一目也并无大碍。
安装鱼钩和饵料后,向上推漂,使浮漂露出2至3目即可。对于子线的长度,钓鲫鱼时以三五公分为宜,而钓鲤鱼时则十公分左右已足够。
第二种调法:高目调漂
若使用玉米、小麦、颗粒、红薯等饵料,此种调法更为合适。而在黑坑等特定钓场,此法更为推荐。同样先找底,然后下拉浮漂。所不同的是,此法需带钩调漂,并需多剪铅皮以达到高目状态。
高目是多少?只需数一下漂尾的目数,大于总数的一半即可,例如一个总共有15目的浮漂,你就可以调至七八目以上。
至于钓目选择,灵活多变。钓三五目或者调目的一半都是可行的。若主钓黑坑且针对生口鱼,调高钓低是常见策略。
还需区分小跑铅和大跑铅。两者看似相似,实则有别。大跑铅是直接使用大铅块,几乎无需调整,而小跑铅虽名曰“跑铅”,但仍然需要一定的调整。
通常情况下,我更加推荐小跑铅。其调法简单易行,灵敏度也并不低。在野钓时,不仅要考虑鲤鱼,还要兼顾其他鱼种,因此小跑铅更加合适。
对于野钓而言,适当钓钝是有利的。部分钓友担心钓钝后信号无法体现,但实际上小跑铅并不钝,信号传递迅速。尤其是鲤鱼等鱼类,其进食方式决定了我们需要钓钝一些,以便更好地引导其吃饵。
鲤鱼调漂虽非难事,但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无论采用何种调法,关键在于适应鱼类的习性和进食方式。只要掌握了这些要点,钓鱼的乐趣自然会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