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流行着一个词汇,叫做“割韭菜”。那么,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当你渴望通过某个行业获取收益,并找到了该行业的资深人士,交纳了一定数额的学费后,却未能赚回学费的成本。你可能会认为,自己成了被收割的对象。
一个真实的案例发生在互联网盛行的2016年。当时,有一位老师对外宣称收取3680元的学费,教授如何通过自媒体写文章来获取平台补贴。有300人支付了费用,并接受了老师的指导。
老师不仅教授了如何注册账号、选择领域、度过新手期等基础操作,还分享了如何通过特定策略提升文章曝光率等高级技巧。服务可谓周到。
结果如何呢?其中一位学员是我的朋友。老师对他的表现颇为满意,便提出让他帮助吸引粉丝,并承诺每吸引一个粉丝支付一块钱。这看似是一个双赢的安排。
我朋友利用他制定的文章模板,努力吸引粉丝。出乎意料的是,他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两万多名粉丝。老师售卖的课程却没有在这群粉丝中产生多少转化。
原因在于,吸引来的粉丝大多来自三四线城市,他们更关注的是衣服和口红等生活小物,而非老师的课程。尽管粉丝数量众多,但成交率并不高。
尽管老师兑现了承诺,支付了朋友两万元,但他随后利用这批粉丝推销其他产品,赚取了二十多万。那么其他学员呢?
有一部分人通过学习找到了的方法,但大多数人每月只能额外赚取2000元左右。甚至还有一部分人确实没有赚回当初的学费。这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因为懒惰,有的因为缺乏运气。
那些亏钱的人可能会大发牢骚,指责那位老师是骗子。而那些赚了钱的人则选择默默享受他们的成果。
这就是所谓的二八定律。在各个行业中,总是有20%的人赚取大部分的利润,而剩下的80%的人则有的只能赚取一点点,有的甚至亏本。这就像同一所学校毕业的学生,有的成为老板,有的则辛苦打拼一生。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成为被“割韭菜”的一员呢?答案很简单:看到需要交钱的机会,一律保持警惕。但这也会让你错失一些机会。我们需要更加明智和审慎地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