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频率在[20-60hz]范围内影响着音色的空间感。这是因为大多数乐音的基音都位于这一频率之上,但表现得颇为困难。powermp3在这一频段内没有进行均衡处理。
2. 在[60-100hz]区间内,声音的浑厚感得以体现,这是低音的基音区域。当这一频段时,音色会显得厚实且有强烈混厚感;若不足,音色则显得无力;但若过于强烈,则可能出现低频共振声,给人以轰鸣感。大鼓、定音鼓以及少数如钢琴、大提琴、大号等存在极低频率的乐器主要表现在这一频段。
3. 频段[80-160hz]主要影响着音乐的厚实感。若音响在此频段重放效果良好,音乐会显得厚实且有底气。若此频段表现良好,即使缺乏80hz以下的低音,也不会感觉低音不足。反之,若表现不佳,音乐则可能带有沉闷感,甚至显得气力不足。这也是判断低音炮音箱频率上限的重要依据。
4. 声音的力度在[150-300hz]频段内受到显著影响,特别是男声的力度。此频段是男声低频基音频率,同时也是乐音中和弦的根音频率。
6. 音色的力度受[800hz]影响。若此频率,音色将显得强劲有力;若不足,音色则可能显得松弛;若过多,则会产生喉音感,甚至影响语音的个性。音响师将此频率称为“危险频率”,人声和打击乐多在此频段内表现。
7. [1khz]是音响器材测试的标准参考频率,常用于评估音响器材的性能。因为这是人耳最为敏感的频率。
8. 适当地调整[1.2khz]的频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声音的明亮度,但过多会使声音变得硬朗。
接下来的频段如[2k-4khz]具有强烈的穿透力,对声音的亮度产生重大影响。适当提升此频段可以增加声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但需注意不要使女声的齿音过重。
在[4k-8khz]范围内,声音的清晰度和明亮度受到直接影响。若此频段成分缺乏,音色将显得平淡;若过多,音色则可能变得尖锐,人声可能出现齿音。此频段通常通过压限器进行美化,涉及部分女声及大多数吹奏类乐器。
对于[8k-12khz]的高频区域,它是音乐的高音区,对音响的高频表现感觉最为敏感。适当突出(但不宜过多)可以帮助增加音响的层次和色彩,但过多会增加背景噪声并使声音显得发尖。若此频段缺乏,声音将缺乏感染力和活力。
在[12k-16khz]范围内,整体的色彩感受到影响。此频段过于黯淡会使乐器失去个性,而过多则会产生毛刺感。而[16k-20khz]的范围虽然大多数人听不到,但它对高频的亮度和整体空间感有影响。若此频段过少,可能会觉得音乐有些沉闷;过多则会产生飘忽感,容易引发听觉疲劳。电子合声、古筝和钢琴等乐器的泛音多表现在这一频段。
【eq各频段调节效果】每一段频率分为[过低]、[适中]、[过高]三个层次,效果以~符号区分表示。
《1》20hz-60hz[过低]:空间感不足;《适中》:空间感良好;《过高》:出现低频共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