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一、认字、注音及组词
霜 shuāng(冰霜)
吹 chuī(吹牛)
落 luò(落叶)
降 jiàng(降落)
飘 piāo(飘动)
游 yóu(游泳)
池 chí(水池)
二、会写字及组词
春(春风)(春雨)(春天)
风(风雪)(风力)(东风)
冬(冬天)(立冬)(冬雪)
雪(大雪)(雪人)(雪花)
花(开花)(花园)(花朵)
飞(飞鸟)(飞虫)(飞机)
入(入学)()(出入)
三、易错字
春:字形下方是“日”,不要误写成“目”。
冬:记得“冬”字的两点必须位于竖中线上。
雪:上部是“雨”字头,第三笔应为横钩,不是“雨”字的竖。
入:撇笔短,捺笔长,第二笔要写得长且出头。
姓:左边不要写成“忄”。
风:第二笔要是横斜钩,写时要稳定。
四、多音字
落:
luò(落叶)
là(丢三落四)
lào(空落落)
五、部首
⻗(雨字头)——雪、雷、露、霜、零
阝(左耳刀)——阿、阳、阴、阵、队
六、反义词
出——入
升——降
七、字词积累
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八、课文分析
《春夏秋冬》是第一学期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文,主题围绕着四季的变化,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四季的典型天气与自然景象。课文不仅为孩子们介绍了四季的变化,也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魅力。
这篇课文包含了八个词语与短语,并且按照季节顺序分成四组。第一组和第三组的词语揭示了四季的典型天气和自然景物,第二组和第四组则用具体的短语描述了这些景物的特点。例如:“春风”象征春季的温暖,“夏雨”代表夏季的湿润,“秋霜”是秋季寒冷的象征,“冬雪”则描绘了冬天的寒冷与纯净。
课文中的短语和词语在构成上也有一定规律。第一组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其中的第一个字代表季节,第二个字则是该季节最具代表性的天气现象。第二组的词语,如“青草、红花、游鱼、飞鸟”,则从颜色或动作上对自然界的动植物进行修饰,与大自然中的景象相吻合。这种结构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也增强了学生的词汇记忆能力。
课文中的动词也充满了生动的描绘,第一组的短语“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通过动词的使用,描绘出四种天气现象的不同特点:春风轻柔吹拂大地;夏雨猛烈倾泻而下;秋霜从高空如飞翔的孩子般跳跃而下;冬雪如羽毛般轻盈飘落。第二组的短语“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则将自然景物与生动的画面联系在一起,使孩子们可以形象地感受到这些景象的美。
通过课文中的插图,学生不仅能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在欣赏美丽画作的同时感受到自然景色的独特魅力。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生动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词汇与句子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互动方式,如朗读、演示、微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识字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准确识字,还要鼓励学生根据自然界的特点来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词汇。
同步练习
一、四季的顺序是怎样的?请列出四个季节的名称。
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自的典型自然现象是什么?
三、补全下面的拼音。
霜___uānɡ
降___iànɡ
落___uò
游___óu
四、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字词。
五、连一连。
池草——青
山花——红
鱼出——水
鸟入——林
六、用适当的动词描述这些自然现象。
春天到来时,春风____,桃花____,柳树____,草芽____。
夏天到来时,夏雨____,荷花____,青蛙____。
秋天到来时,秋霜____,树叶____,谷穗____,秋风____。
冬天到来时,冬雪____,梅花____,雪人____。
七、选择合适的动词填空。
春风( )
夏雨( )
秋霜( )
冬雪( )
a. 吹
b. 落
c. 降
d. 飘
八、阅读儿歌并回答问题。
《夏夜真迷人》
夏夜,夏夜,真迷人,
田野好像音乐厅,
小青蛙在敲鼓,
小蟋蟀在弹琴,
吸引一群萤火虫,
提着灯笼来听戏。
根据内容连线。
你知道谁是观众吗?在正确答案后面打“√”。
蟋蟀( )
萤火虫( )
青蛙( )
参考答案
一、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二、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三、霜shuāng,降jiàng,落luò,游yóu。
四、冬雪花飞,春风飞入。
五、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六、春风吹,桃花开,柳树长,草芽生;
夏雨落,荷花开,青蛙叫;
秋霜降,树叶落,谷穗低,秋风吹;
冬雪飘,梅花开,雪人堆。
七、a b c d
八、1.(16)(24)(3~5)
2. 萤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