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建昌
时光流转,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场景。那是一个七八岁孩童的回忆,小队东北角的红旗塘南边田野中屹立着一架巨大的风车。
那架风车与一架抽水的圆盘龙骨水车相连,它们构成了农耕时代的动力之源。它们位于我家田地不远的地方,每当谷雨时节过后,那八片由白色帆布制成的扇叶便在空旷田野中旋转,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风车的转动意味着稻田需要灌溉,它保障了小队东北角稻田的水源。
风车与龙骨抽水车安装在水沟上,这条水沟又与杜家浜北面的大水塘相连,最终与杜家浜的河道相通,直至大队北面的红旗塘。风车周围是一块宽阔的空地。对于我们浜里的小孩来说,这里是一片充满乐趣的天地。
风车北面紧邻红旗塘塘岸的高地,这片高地延伸至稻田旁,南北宽约七八十米。那时,河岸上还未种上桑树,而是交替种植着毛豆和番薯。而南面的空地上,从春天到深秋都生长着各种野草,成为了我们割草的绝佳之地。
在那个年代,每家每户都会养猪。除了精饲料外,猪还需要吃青饲料,主要是田野里割来的野草,我们称之为猪草。割猪草的任务常常交给家里的孩子,尤其是七八岁的孩子。浜里的小伙伴们一到周末就会被父母“命令”去割猪草。
周六的上午,只要是晴天,我们便会相约到红旗塘畔割草。而风车处总是我们的集结地。那风车缓缓旋转的样子、抽水车吱吱呀呀的声响以及水流哗哗的声响都极具诱惑力。
到了风车下,我们坐在龙骨抽水车的大圆盘上,享受着它缓缓转动的乐趣。然后我们会背着草篰走向红旗塘岸边开始割草。车前草、马齿苋等野草是猪的最爱,而在红旗塘岸边这些野草尤为丰茂。
割满草后,我们会来到风车处进行“丢毛刀”的游戏。这个游戏简单而有趣,大家右手握住毛刀柄朝上朝前丢出,如果能插入土中且刀柄呈45度角即为胜者。
除了割草游戏外,风车处还有另一项令人兴奋的活动——捉鱼。落河沟是稻田的排水沟,与水塘相连。我们会在沟里舀水捉鱼。记得有一次我们相约捉鱼后满载而归的情景。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架大风车除了。后来红旗塘畔的土地也发生了变化,从桑树地到泥土原料基地再到现在的水稻田。那些儿时的记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模糊。
如今回想起那首儿歌:“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虽然可能有些人未曾见过那矗立在河边的抽水大风车,但这并不遗憾。相反,这说明你还年轻。写这些文字的目的是为了记录那些属于我们的过往、那些儿时的欢乐时光。
那些老物件虽然已经消失不见踪影,但它们曾经的存在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故事。让我们不忘家乡的养育之情和曾经陪伴我们成长的那些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