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于中读app的muziz评论
走进电影院之前,我避开了一切关于这部影片的剧透和影评,甚至连海报上的信息也只草率地瞥了一眼。在我带着一种基于标题和海报的初步印象踏入影院时,我心中暗想这或许是一部融合了《风雨哈佛路》与《三毛流浪记》元素的励志故事。
提醒一下,接下来的内容可能会部分剧情。如果你尚未观看此电影但有意向,建议暂停阅读,先享受电影带来的完整体验后再来品鉴这篇影评。
因在唱吧中沉醉于男神演唱会的魅力而忘记了时间,我迟到了三分钟到达电影院。进场时,一幅场景让我印象深刻:一个魁梧的男子正鼓励一个擦鞋的小男孩“把握当下”。这个场景让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三毛流浪记》的影子。
当小男孩米格在亡灵节时离家参加才艺比赛,我原以为会看到一部关于音乐梦想的追梦故事。随着情节的展开,我逐渐了解到更多关于墨西哥的文化和传统。原本我以为自己正在观看一部以印度为背景的故事片,实际上却是关于墨西哥亡灵节的深刻描绘。
为了参赛,米格冒险潜入歌神的坟地并借用了吉他。被诅咒的米格误入逝者的世界,面对骷髅形象的角色时,我感到有些害怕。随着故事的发展,我逐渐发现这些骷髅其实是米格家族供桌上的逝去亲人,他们又让我感到亲切。
在这部电影中,有两个场景让我深感震撼。一是小兔子乘火车前往动物城的画面,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和绚丽的画面,我仿佛置身于电影之中,感受到了无尽的惊喜。二是当逝去的亲人带领米格穿越到另一个世界时,万寿菊花瓣铺成的桥上闪烁着温暖的橘色光芒。那一刻,我再次被电影的创意所震撼。
尽管我的想象力丰富,但在电影中造访亡灵世界后,我对这部电影的认知发生了转变。它不再仅仅是一部关于音乐或梦想的电影,而是关于生命、亲情和成长的故事。
对于一部好电影的评价标准因人而异。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我们能在电影中找到引起共鸣和回忆的元素时,我们往往会对它产生更深的情感连接。就像我之前对梵高的作品毫无感觉,但某次展览中的一幅画却触动了我一样。这部电影也是如此,它让我回想起家庭的重要性以及与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文化中,“家”都是至关重要的概念。在传统文化中,我们重视家庭、家族的延续和亲情的抱团取暖。在电影中,小男孩米格的经历与许多人的成长经历相似。面对家庭的期待与个人梦想之间的矛盾时,我们或许都能从米格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最终小男孩找到了自己的根源并获得了家族的支持。这一情节让我想起了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最终与家庭达成和解的经历。无论是电影还是生活,我们都希望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和充满亲情的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