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超 封面新闻记者
作为古代方志的奠基人,东晋时期的史学家与地理学家常璩,以其独到的见解与才华,开创了方志体裁的先河。他撰写的《华阳国志》,不仅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地方志著作,也为后世研究西南地区山川、历史、人物、民俗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在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中,常璩的贡献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赞扬。
常璩的名字“璩”发音为qú(音同“渠”),在字义上有着多种解释。一方面,《说文新附》中提到“璩”字指代“环属”,有如耳环之意。也有将“璩”解释为“玉名”,如在邹阳的《酒赋》中,“犀璩”即为玉饰之意,象征着尊贵与高雅。
对于名字中的每一个字,“璩”更是被赋予了深刻的寓意。当蘧伯玉的后代选择更改姓氏时,他们选择了去草头、去走之,象征着不追求与地位的布衣生活,而加王旁则代表着不忘先祖的荣耀。这种转变不仅在家族内部流传至今,也成为了文化中一段独特的传承。
关于“琚”姓与“璩”姓之间的演化也存在多种说法。有的说法是受到汉字简化的影响,“璩”被误认为是“琚”,虽然它们发音相似,但在含义上有所差异。无论如何,“璩”作为一种特殊的姓氏,始终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家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