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接打电话,当电话铃声响起,许多人自然而然地会说出一句“喂”。
这种现象几乎成了社会沟通的习惯,就如客服人员在接通电话之前总是会先以“喂”为打招呼,紧接着再说“您好!”。
"喂"这个词在电话中并不仅仅是一种寒暄的方式,更承载着传达电话已经接通的信息。在日常社交中,仅仅使用“喂”似乎并不显得特别有礼貌。
那么,“喂”这个词为何会在接电话时被使用呢?
实际上,“喂”这个词语在电话普及之前并不是用于打招呼的叹词。它源于喂养、喂食的意思,如喂奶、喂猪等。
在古代,“喂”的正字是“餧”,并且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在元初的诗词和清代《康熙字典》中,“喂”的释义有所不同,但都与食物和恐惧有关。
回顾清代以前的古籍如“四大名著”等,我们找不到任何人使用“喂”来作为打招呼的习惯用语。
尽管如此,“喂”一词在清末小说中的某些情境中被用于感叹,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电话发明前就已被用作社交寒暄。
各国的电话用语存在显著差异。比如英美使用“hello”,而德语中则可能是“guten tag”或“hallo”。
虽然法语中有发音与“喂”相似的“oui”,但目前并无确凿证据表明中文的“喂”与此直接相关。
经过研究,“喂”的起源可能与中文古代文献中的其他词语有关。如北宋时期,《宋本玉篇》提到了一个与“喂”类似的词——“詴”,意为呼喊或打招呼。
有学者指出,1866年出版的英汉字典《英华字典》中提到的英文“say halloo!”与中文的“亚喂”可能有着某种联系。这里的“halloo”与现今的“hello”同义。
这可能为“喂”这个词在中文中的运用提供了线索。
“喂”虽然在宋代已开始被用作打招呼的方式,但它的真正起源和与电话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供稿:人教股
一审:黄克树
二审:顾艳
三审:杨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