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液的主要成分-爱游戏

2024-11-2400:21:24百科知识23

在2006年6月,茂名学院学报(journal of maoming college)发表了一篇关于漂白精的研究文章,重点探讨了其有效氯含量和总钙量的测定方法。本文通过碘量法和edta法,对漂白精的两项重要成分进行了精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酸是确保测定准确性的关键,不同的酸溶液在测定过程中会产生显著差异。特别是硫酸、盐酸和醋酸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各有不同,其中硫酸的使用往往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漂白精的化学组成通常为ca(ocl)₂·2ca(oh)₂,其中的有效氯含量大约为70%左右,而传统的漂(ca(ocl)₂)则只有30%左右的有效氯。两者在化学性质和使用效果上有着显著的不同。

在这项研究中,钙指示剂(通常以hind表示)用于总钙量的测定。钙指示剂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反应可以与ca²⁺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当edta溶液滴定时,ca²⁺离子与edta结合,形成一个更稳定的配合物,反应终点通过颜色变化来指示。

实验方法

有效氯的测定:

为了测定漂白精中的有效氯,实验首先需要称取一定质量的漂白精,将其溶解在约30毫升的蒸馏水中。随后加入5毫升的ki溶液,再加入5毫升不同酸类(包括硫酸、盐酸和醋酸)。混合后放置在暗处反应5分钟,然后用50毫升水稀释,迅速用na₂s₂o₃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后,继续滴定直至溶液变为蓝色,终点即为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值。在不同酸溶液的试验中,发现使用盐酸和醋酸时得到的结果较为准确,而使用硫酸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总钙量的测定:

总钙量的测定步骤类似。在滴定有效氯后,向碘量瓶中加入1毫升镁溶液,以提高滴定的灵敏度。接着,加入20毫升naoh溶液调整溶液的ph至12,并加入约10毫克的钙指示剂。通过滴定edta溶液至溶液从红色变为纯蓝色,即可确定总钙量。在实验中,钙指示剂的加入顺序和滴定速度都对最终结果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接近终点时,滴定速度过快会导致钙含量测定的偏低。

实验结果与讨论

酸的选择:

从实验数据来看,酸的种类对漂白精中有效氯和总钙量的测定有显著影响。使用硫酸时,由于其与漂白精中的ca(ocl)₂反应生成的caso₄溶解度较低,可能会导致漂白精中的氯化钙颗粒沉淀,进而影响反应的完全性,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盐酸和醋酸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

品加入顺序:

实验中还发现,品加入的顺序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例如,首先加入ki溶液并快速加入酸,避免逸出,才能确保准确的氯含量测定。而淀粉指示剂的加入也需要在接近终点时进行,过早加入会导致淀粉与反应,从而使终点的显现延迟,影响测定的准确性。

滴定速度:

在总钙量的测定中,调节ph至12是确保反应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由于edta与钙离子的配位反应较为缓慢,因此滴定时应避免过快加入edta溶液,特别是在接近终点时,应逐滴加入并充分搅拌,以确保准确测定。

结论

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漂白精中有效氯和总钙量的测定不仅受到酸种类的影响,还与品的加入顺序、滴定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可以显著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特别是在漂白精的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确保其成分测定的准确性对于其在工业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 爱游戏的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