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网络讨论中,常常会看到有人质疑ipad的用途,甚至有人在图书馆看到别人拿着ipad时,提出疑问:“为什么不带一台轻薄笔记本,而是拿ipad?”从文字处理到计算能力,笔记本的性能无疑要优于ipad,但为什么在图书馆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ipad作为学习工具呢?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可以从ipad在学习中的独特优势来解答。
ipad:学习的理想工具
ipad与笔记本最大的不同,首先在于它的操作方式和使用姿势。ipad采用触控屏幕,加上apple pencil的配合使用,带来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笔记本的操作体验。它不仅可以平放在桌面上,方便用手指或者apple pencil进行书写,还可以随手捧在手中,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种设计使得ipad在一些需要手写、画图、阅读等场景下,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例如,使用ipad时,阅读文献、做笔记或者刷题,都可以通过平放ipad实现双屏显示:一边是文献或书籍内容,另一边则是笔记内容,阅读和记录的效率大大提高。像gn5这样的应用,就能够支持用户在阅读和记笔记的过程中,流畅切换与操作。
对于那些需要更高精度和深度的学习任务,比如深入分析文献或做思维导图,ipad同样不输笔记本。应用如marginnote3,可以帮助用户进行知识梳理、归纳和深度笔记处理,完美满足复杂的学习需求。无论是笔记的,还是资料的查阅,ipad所搭载的应用生态,显然比笔记本更加符合阅读学习的高效生产力。
ipad的摄像头也是一个加分项。在学习过程中,拍摄资料、扫描文献是常见的需求,而ipad内置的高质量摄像头就可以轻松应对这些任务,无需额外拿出手机,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轻办公任务,ipad也能应对
除了学习,许多人在图书馆也会用ipad处理一些轻度办公任务,比如写文章、做简单的编码等。虽然ipad在复杂的办公任务中比不上笔记本的高效,但在进行日常的文字录入、文件编辑等轻办公任务时,ipad却有不少优秀的工具可以完成得非常得心应手。
ipados上的文字处理应用丰富多样,键盘和鼠标的支持也相当成熟。比如,苹果推出的“秒空键盘”,与macbook pro的键盘手感相近,输入体验非常舒适,并且几乎没有噪音,键盘不会像一些笔记本那样出现c面的问题。对于日常的文书工作、文字创作,ipad完全能胜任。
如果仅是进行基本的办公任务,ipad在轻便性上无疑优于笔记本。相较于笔记本那种需要随身携带电源适配器的情况,ipad的便携性和长效续航使得它成为了图书馆学习和工作时的理想选择。
更长的续航,轻松应对整天学习
续航是ipad的一大亮点。即便是搭配妙控键盘的ipad pro 12.9,其总重量甚至超过某些轻薄本,但它的续航表现依然超出许多笔记本电脑。如今,尽管笔记本的续航表现逐渐提升,但大多数笔记本仍需要额外携带电源适配器或者大容量充电宝才能保证长时间使用。而ipad的电池续航则完全没有这个困扰,使用者在图书馆学习一整天也不用担心电量问题,只需要携带一个小巧的充电宝,甚至是一个手机用的小型充电宝,就能满足全天的使用需求。
如果想要在笔记本上获得与ipad相同的续航表现,只有少数几款配备m1芯片的macbook才能实现,但价格和重量通常较高。ipad在续航方面的优势,不容忽视。
休息时,ipad的娱乐功能也很出色
学习和工作之余,ipad也是一台出色的娱乐设备。虽然图书馆的环境不太适合玩大型游戏,但用ipad轻松刷刷、听听音乐、看一会儿漫画却是非常合适的。ipad的屏幕质量出色,可以通过分屏功能同时进行多任务操作,例如一边在微信上与朋友聊天,一边刷电商平台,甚至看或漫画时也可以随心所欲。
无论是追剧、追漫画,还是购物,ipad的娱乐功能都比大多数笔记本更便捷、直观。即便是想玩一些3a大作,ipad的串流功能也能提供流畅的游戏体验。
虽然ipad与轻薄笔记本在性能和应用范围上有所差异,ipad并不能完全取代笔记本电脑在办公领域的强大功能,但在阅读、书写、绘画等方面,ipad无疑比笔记本更具优势。再加上其出色的续航和便携性,使得ipad成为图书馆等学习场所的理想选择。
从个人使用经验来看,ipad在信息录入、书写、阅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沉浸的体验。它不像笔记本那样容易受到外界通知和信息的干扰,能够帮助用户更加专注于任务本身。无论是用来做笔记、查阅资料,还是休闲娱乐,ipad都能提供一个相对纯粹、无干扰的环境。
正因如此,ipad在图书馆等学习场所的流行趋势,显得十分合理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