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亚装备介绍系列的第二篇文章,上一篇我们介绍了路亚竿,今天则将聚焦于如何选择适合的路亚渔轮。
路亚渔轮类型
在路亚钓鱼中,常见的渔轮类型主要有两种:纺车轮和水滴轮。除此之外,虽然有一些钓友会使用鼓轮,但由于它的结构与水滴轮相似,因此可以将其视为水滴轮的一种变种。对于刚刚接触路亚的钓友来说,最常见的困惑就是如何在这两种之间做出选择。
纺车轮的特点
对于有一定操作经验的钓鱼爱好者来说,纺车轮往往被认为是入门的首选。许多人会说,纺车作简单,价格亲民,这些特点的确符合初学者的需求。而另一部分偏好水滴轮的朋友则认为它在抛投时效率更高,能够实现精准定位。从这些角度来看,两者各有优势,但如果认为只能选择其中之一,那就有些片面了。
我个人认为,纺车轮与水滴轮并非必须二选一,热爱路亚钓鱼的朋友最终会发现,纺车轮和水滴轮这两种装备必定都会拥有。唯一的区别只是购买的顺序问题。关于选择哪款渔轮的问题,其实就是先选择纺车轮,还是先选择水滴轮的区别。关于这一点,我会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进一步阐述,我们来看看两种渔轮在实际抛投时的表现差异。
纺车轮的抛投流程
纺车轮一般安装在路亚竿的下方,这样的布局让它看起来与传统的海竿类似,符合大多数人对“标准钓竿”的印象。纺车轮的抛投操作流程大致如下:
打开线挡;
用食指轻轻鱼线;
抛竿的同时松开食指,让线自由流出;
饵落水后,将线挡重新固定;
通过摇臂转动来收线。
在这个过程中,纺车轮的线杯是固定的,抛投时,饵的飞出带动了线杯中的线一圈圈释放。而收线时,通过摇臂带动线挡来完成绕线操作。
水滴轮的抛投流程
与纺车轮不同,水滴轮通常安装在路亚竿的上方,这种独特的配置让它显得与传统的钓具大为不同。结合枪柄竿的设计,整体造型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水滴轮的抛投操作流程如下:
按下放线开关;
用大拇指按住线杯;
抛竿的同时松开大拇指;
当饵接近水面时,用大拇指轻轻触碰线杯;
通过摇臂来收线。
在水滴轮的抛投过程中,线杯是会旋转的。抛投时,线杯的正向旋转使得鱼线放出,而回收时则是反向旋转将鱼线收回。
两种渔轮的关键区别
从两种渔轮的抛投过程来看,它们的不同之处十分明显:
出线方式的差异:纺车轮的线杯固定不动,抛投时饵本身只做抛物线运动,完全依靠线的释放。相反,水滴轮的线杯在抛投时转动,它的转速直接影响抛投的距离。如果线杯转动过慢,可能导致饵抛投距离不足;如果转动过快,而饵的速度跟不上,就会导致多余的线被卷回,造成“炒粉”现象。水滴轮通常需要配备磁力刹车系统或者离心刹车系统,而纺车轮则无需这些复杂的部件。这使得纺车轮在出线的稳定性上更有优势。
操作的便捷性:纺车轮在抛投时需要打开线挡,并且用食指控制鱼线。刚开始使用时,很多人会出现忘记打开线挡,或者食指无法准确控制线的松放,导致抛投效果不理想。而水滴轮则简单得多,按下放线开关,松开大拇指就可以开始抛投,效率高,操作也更流畅。
适应环境的能力:在钓鱼的不同环境下,纺车轮的适应性更强,特别是在光线较差的夜钓时,纺车轮由于没有复杂的操作,反而能提供更好的体验。而水滴轮虽然在抛投精准性上更强,但需要额外的动作,比如在饵接近水面时用拇指轻搭线杯,以避免线杯继续旋转导致“炸线”现象。
机械结构与价格对比
从机械结构来看,纺车轮和水滴轮的差异也影响了价格和使用感受:
价格差异:纺车轮的价格区间较为宽泛,几十元到上千元的都有。较为便宜的纺车轮并不会因为价格较低而影响其使用效果,换句话说,你花几十元买的纺车轮完全可以满足日常钓鱼的需要。而水滴轮则不同,结构复杂,价格区间也很大。正如购买汽车一样,价格越高,体验感越好。
保养问题:纺车轮较为耐用,即便是长时间使用,也不容易出问题。而水滴轮则需要更为细致的保养,尤其是线杯和刹车系统,缺乏适当的保养会导致抛投不顺畅,甚至出现“齿感”问题。
对于初学者来说,纺车轮是一个很好的入门选择。它不仅操作简单,而且价格适中,非常适合新手朋友们在入门阶段使用。而一旦熟悉了路亚的基本技巧,并且确认自己喜欢这项活动时,再升级到水滴轮装备,带来更高效、更精准的抛投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纺车轮并不意味着它是专为新手设计的“练手”工具。有经验的钓鱼者一样可以使用纺车轮。在一些不需要高精度抛投的场合,比如远投或者夜钓,纺车轮依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初学者不必急于一开始就选择水滴轮,适应了纺车轮后,再考虑水滴轮会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