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对子故事,颇有一番趣味。
在古时,有一个赶考的举子,走在山间小路上,偶遇了分叉路口,不知该选择哪条路。恰逢一位挑着柴火的樵夫经过。举子便上前询问,樵夫所指的道路中哪条是通往北京的正确路径。樵夫用隐晦的言语,巧妙地解答了举子的疑惑。在举子的内心深处,这似乎是一种启发,让他恍然大悟。他明白,面前的路分别是西北、正北、东北,而樵夫的指点则是以文卦为引,暗示他走中间的正北之路。
在樵夫的指点下,举子决定继续前行。他心中不禁生疑:这位樵夫出口成章,莫非是世外高人?于是他下马,恭敬地向樵夫行礼。樵夫虽然谦虚地推辞,但举子却执意请求樵夫赐予指点。樵夫便以“此木为柴山山出”为对子之题,试举子的才学。
举子听后内心窃喜,认为此题过于简单。但仔细琢磨后才发现,看似简单的对子其实暗藏玄机。此与木合为柴,山加山为岀,令人叹服樵夫的才情。樵夫笑言此为偏科之才的作为,若举子能对出下句,状元之位非他莫属。
殿试之后,举子果真荣登三甲,令家人倍感荣耀。一日,状元、榜眼、探花一同游玩西山,三人吟诗作对,好不快活。游玩之际,探花忽然想起樵夫的对子,便向二位提出对子的挑战。二人的苦思冥想后,状元灵机一动,以“因火成烟夕夕多”对出了下联。探花佩服不已,赞叹状元技高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