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而言,一个数字“36”早已深植于心,它代表了我们熟知的“安全电压”。多年与电的接触与学习,使得这个数字在大众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绝非空谈。
实际上,这个数字并非绝对的安全保障。它源于标准文件gb3805-83的规定,但该文件不仅规定了36v这一数值,还有42v、24v、12v、6v等安全电压值。这表示36v电压的安全标准并不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何为“安全电压”?这是一个描述电压最大值的术语。在特定的环境下,触及这一电压不会给人带来严重的伤害。例如,如果规定了12v为安全电压上限,那么超过这个数值的电压都可能对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但即使面对12v的电压,若长时间持续作用于且未及时断开,依然可能造成伤害。
关于上述的电压值规定,我国在1983年的标准已经历了更新迭代。原先的标准已被gb/t3805-1993和gb/t3805-2008等新标准所取代。这些标准在特低电压(elv)限值方面有了更细致的规定。
新标准中详细列出了电压限值,这些限值因环境状况、通电状态以及与导体的接触情况等因素而异。例如,在皮肤电阻和对地电阻不降低的干燥条件下,的耐压能力为33v和70v。而在环境湿润时,若无电路故障,人的承受电压会相应降低。
即使是在某些条件下看似安全的低电压,也不应被轻视。例如一二十伏的电压并不是绝对安全。人们应时刻保持警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用电安全。毕竟每个人的耐压能力都存在差异。
无论电压高低,我们都应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安全用电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