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追寻友情的真谛,究竟怎样的朋友最合我意呢?我所欣赏的人,大致是如此形象:
他们质朴无华、真诚直率、平易近人;骨气坚定,心肠慈悲;心怀真情,坦言直说;不,不背后议论他人,保持一致的品性;没有哗众取宠之心,崇尚实事求是;他们的关怀中既顾及自己的利益,也多为他人着想;最为重要的是他们能,且勇于担当,见义勇为;一个“真”字贯穿其中,他们是中人。
若能独自隐居于深山老林之中,人们自然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
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需要经营好人际关系。
一个有自爱的人,才可得到他人的爱。
不讲礼貌即为忽视他人,是自私自利的表现,长此以往,必将导致社会的不和谐。
切记不可轻视这一人生课题。
诚实为上策,虚伪非所宜。应完全遵循真实,不隐瞒真相。
多年以来,我曾怀抱一个愿望:期望待人以善,也期待他人对我友善。但渐渐领悟到这是难以完全实现的。
追求和谐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内心的和谐。
当人类与自然共存时,考虑的不仅是自己的生存,还要考虑其他生物的生存。只考虑自己而忽视其他生物的生存观念是不道德的。
个人的生命价值在于与的命运相融合。只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大业的追求是微不足道的。
西方主张以强硬手段“征服自然”,而东方则主张和平友好的方式——天人合一。先与自然建立友谊,再向自然索求生存所需。
在这漫长的人生路上,我走过了宽广的大道和狭窄的小桥。沿途有深山大泽的壮丽景色,也有平缓舒适的宜人环境;有杏花春雨的细腻柔美,也有塞北秋风的凛冽豪放;有山重水复的迷茫困顿,也有柳暗花明的惊喜发现;有的智慧,也有绝处逢生的奇迹。
或许你我在天南地北出生,但经过无数偶然的机遇我们终于走到了一起。这些机遇或许稍纵即逝、不容错过。
即使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也面临着“机遇”的问题。这种“机遇”在报纸上是常见词汇,哲学上称为“偶然性”,在民间则称之为“缘分”或“命运”。
对于这一切我们如何解释呢?面对命运的安排我们无能为力只能称之为缘分或命运。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情”字正是人与的区别所在。
当运气来临时不要忘形;当遭遇厄运时不要沮丧。保持心态平衡和情绪稳定是长寿之道。
每个人都在追求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没有一个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因此我说不完美才是人生的常态。
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那些意识到自己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如果读书算是一种爱好那么我的唯一爱好就是读书。因为人必须通过读书来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的进步就依赖于这种读书和写作的能力。
成功需要天赋、勤奋和机遇的共同作用。天赋由“天”决定我们无法改变。机遇是突然来临的我们也不能控制只有勤奋是我们自己能够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方面下足功夫。
影响我一生的几句话分别是——
陈寅恪的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
胡适的大胆假设与小心求证;
梁漱溟的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马寅初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及宁明而死不默而生的坚定立场。
如今我已近百岁人生值得一过。虽然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人和政通、海晏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