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流转,恍如梦境的轮回。
你如风过,我心随行却又成空。初阅张爱玲笔下的《半生缘》,那时我尚年少,仅看到一段乱世纷扰中情感的无助与悲剧。然现今再读,故事的背后所映射的是对人性底色的深度探讨和对注定命运的哀惋。
曼桢犹如泥潭中的一朵傲然花。她拥有独立与教育,有志向与追求,坚信凭己之力可掌握命运,可与所爱共度一生。她的生命力旺盛,顽强地与命运,甚至在姐姐出嫁后肩负起一家生计的重担。
命运之轮在姐姐曼璐的抉择下骤然改变。曼桢感激姐姐的牺牲为她的未来铺路,却也痛恨姐姐将她拖入深渊。她被救亦被毁,感恩与怨恨交织其中。
年深月久后,于街头遇见那曾经熟悉的幸福画面。相对无言,心有震撼、情感交织、遗憾丛生,终化为一声叹惋。
已然至此,又能如何?两人如同飞蛾与火,终只是半生的缘分罢了。
曼璐的悲剧早在她为维持家庭生活辍学踏入场时便已注定。她的选择无奈而残酷,与祝鸿才的婚姻将她推向深渊。而为了家族,她牺牲妹妹曼桢的幸福,令其替她产子,更是让她彻底沉沦于深渊之中。
为养活家人,她放弃初恋,投身生涯;为保住婚姻,她牺牲妹妹,成为冷酷的魔鬼。命运对她不公,但作为姐姐,她只能选择牺牲自己。而同出一家的妹妹却在阳光下生活,用她的收入供养家人上大学。一个清白坦荡地恋爱,一个却沦为场的老手祝鸿才的伴侣,遭受家暴、嫌弃、无法拥有自己的孩子和被娘家无情的推拒。
她的怨恨是如此的理所应当。她吼出:“同一个娘胎出的人,为何你如此尊贵,我却如此卑贱?”
她为了家人付出一切,如战士般守护着家,耗尽青春与眼泪、承受白眼与屈辱。除了年少的初恋,她未曾得到任何温情,最终抱憾离世。
这是我心痛不已的女子,即使我无法苛责她。
世钧是温润的君子,他的儒雅中带着一丝温吞。他与曼桢的爱情在世俗的中飘摇不定,加之曼璐的谎言更使二人阴差阳错,终究未能在一起。怪谁呢?只怪自己的猜疑与懦弱导致了永失所爱。
多年后中年的世钧与曼璐再次相遇在街头。“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一句话便道出了14年的悔恨与无奈。就算依然相爱又能如何?即使过了14年又能怎样?当初的懦弱真的能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吗?
过去的伤痛已经远去但依然在心中留下痕迹。如今的生活虽然混沌但也过了十几年有了儿女但许多往事和人即使不去回想也依然在心中沉淀着。
鲁迅曾言:“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纵观全书各色人物即便是看似幸福的翠芝也充满了悲剧感。曼桢和世钧的爱而不得翠芝和世钧的得而不爱以及曼桢和曼璐的相爱相杀的姐妹关系构成了这部《半生缘》中的悲凉哀怨的情感故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