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鼎,生于清嘉庆(公元1816年),浙江仁和人氏,字象一,亦号拙吾。其外祖父孙麟,乃著名诗人学者,对高鼎的诗学造诣影响深远。
高鼎相貌虽平凡,不善言辞且患有高度近视,但他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及榷署文员工作,最大的爱好便是写诗。
高鼎于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离世,享年五十六岁。
《村居》中,“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以拂堤杨柳的柔美与婉约来描绘春天的柔情。而“醉春烟”这一借喻,以醉字形容杨柳在春雾中的迷离与恬静。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两句则将视线转向乡村儿童,描述了他们散学后的欢乐与自由,以及他们放飞纸鸢的童趣与创意。纸鸢象征着儿童的志向与梦想,而东风则为他们提供了放飞纸鸢的良机。
此诗乃一幅生动美丽的春天乡村画卷,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与乡村生活的赞美与喜爱,又体现了其浓厚的生活气息与艺术魅力。
另一首诗中,“牧笛声中踏浅沙,竹篱深处暮烟多。”以牧笛声与浅沙表现乡村的宁静与质朴,而竹篱与暮烟则展现乡村的深远与温馨。诗人以自己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的景色与气氛。
“垂髫村女依依说,燕子今朝又作窠。”则以垂髫村女与燕子来表现乡村的活泼与欢乐,通过村女的交谈与燕子筑巢来展现乡村的人情与风俗。
此诗写景抒情,展现了乡村的美好图景,并将自然美与人文美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其他诗篇如“高楼人去碧天长”等,诗人借高楼、帆船、宿鸟、寒潮等意象,抒发早行时的无奈、急迫、孤独与感伤。虽身处江湖漂流无依,却以高远、清静、超脱的姿态面对现实。
高鼎的诗受苏轼、陆游影响甚深,其作品用笔劲炼,运思刻入,不流于滑易。他的诗风清新淡雅,语言简洁明快,既有慷慨悲壮的气概,又多写个人心境与感受。
尽管高鼎的诗歌题材范围相对较窄,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生活,但其中不乏如《村居》、《早行》等广为流传的佳作。他的诗作也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失意、漂泊不定的社会现实。
总体而言,高鼎是一位有才华但不得志的清代诗人。其诗歌虽不具强烈的时代性与思想性,却拥有高超的艺术性与情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