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的主旨句-爱游戏

2024-12-2406:46:10精选资讯8

《马说》知识汇总

一、文学常识概述

二、课文内容填空

(1)文章的核心观点,揭示千里马与伯乐关系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突显了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引领全文。

(2)文中描述了美常常隐于平凡之中,为了追求完美而忽略身边的美,最终导致悲剧的句子是:“祗辱于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揭示了《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在于:“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因食不饱、力不足而才美不外见。

(5)尽管千里马常有,但伯乐却不常有。

(6)对于那些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句子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描写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这句话讽刺了那些以“知马者”自居,却实则无知的人。

(8)如同名人所言:“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马说》中的一句金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三、词语解释详解

(一)通假字解释

" 见 " 通" 现 ",表示显现、表现出来,用于“才美不外见”。

" 食"通"饲",表示饲养,用于“食之不能尽其材”。

(二)一词多义详解

之:在句子中作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际意义,如“马之千里者”。也作代词,代指千里马,如“策之不以其道”。还有音节助词的作用,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能:表示才能、能力,如“虽有千里之能”。也作能够,如“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名词活用为动词,表示用打,如“策之不以其道”;还指马鞭,如“执策而临之”。

而:表示转折,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表修饰,如“执策而临之”;表承接,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作吃讲,如“一食或尽粟一石”;通“饲”,表示喂养,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虽:表示假设,如“故虽有名马”;表示虽然,如“虽有千里之能”。

其:代词,代指千里马,如“安求其能千里也”、“食之不能尽其材”;还表示难道,表反问和推测,如“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也作代词,代驱赶千里马的,如“策之不以其道”。

以:作把、用讲,如“不以千里称也”;表示按照,如“策之不以其道”。

(三)重点实词释义

祇:只是。辱:辱。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称:著称。一食:吃一顿。尽:竭尽。才美:才能和优点。等等。

三、问题探究及答案

2. 本文采用的写法是托物寓意。文中的"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埋没人才、人才的者。

  • 爱游戏的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