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案优秀教案-爱游戏

2024-12-2510:26:08精选资讯6

故事导入环节可采取“千金买骨”或“伯乐相马”的故事开场,用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千金买骨之喻:古有君王,渴望获得千里马却久久未能如愿。某位大臣出班请缨,寻觅多时终于得见一匹,可惜马已逝去。大臣仍用五百金买下了此马遗骨,返回禀报君王。

君王听闻,初觉震怒,责问为何不惜重金买下死马。大臣答道:“一匹死去的千里马尚需五百金,何况活马乎?天下人必因此认定君王您有购买千里马的诚意,不久必将迎来更多千里马。”果然,不久后众多千里马相继而至。

伯乐相马的故事:楚王委任伯乐寻找千里马。一日,他在齐国见到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正在努力拉动盐车,攀坡之时更是显得力不从心。伯乐心生怜悯,为他抚去体上的尘土和汗渍。此马随之气息如虹,昂首嘶鸣,声震四野。伯乐立刻购得此马,确认其是千里马良驹。回到楚国后,楚王闻其事迹,特命马夫精心照料此马。不出半月,瘦马焕然一新,成为楚国驰骋疆场的利器,屡建功勋。

进入第二课时,我们将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学习。篇幅虽短,但每段内容都值得细细品味。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1. 文本内容分析。

①第一段阐述了怎样的情境?

“世间唯有伯乐才能发现千里马”这句话凸显了伯乐的什么重要性?千里马的生存状况又是如何?

(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只有伯乐能发现并欣赏千里马之才,否则千里马将被埋没。)

(“只能屈身于平庸者之手,或死于槽枥之间。”)

②第二段又揭示了怎样的信息?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揭示了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引导和赏识。)

(直接原因:“缺乏营养与训练,才美难以显现。”根本原因:“管理者不理解千里马的真正价值。”)

③第三段的主旨是什么?

哪些描述突显了饲马者的浅薄无知?

哪句话最直接地反映了文章的主旨?

(批评那些饲马者:并非没有千里马,而是缺乏识马的眼光。)

(“管理者不善待千里马,只因他们无法了解其真正价值。”)

(“真正不理解千里马的其实正是那些管理者。”)

2. 探究文章写作手法。

通过无限痛惜、愤怒谴责和深刻嘲讽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不公现象的深深关切。文章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述,正言反说,直接而犀利地批评了不合理现象的根源——即缺乏对人才的真正理解和尊重。

食马者:用来比喻那些无法识别人才的者。

伯乐:用来比喻那些善于发现和赏识人才的者。

千里马:用来比喻那些怀才不遇的贤能之士。

3. 揭示“托物寓意”的写作技巧。

在讲解本文时,应知人论世,了解韩愈的生平背景。通过故事的形式将文章内容传达给学生,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在今后的古文教学中,可以尝试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教学。

  • 爱游戏的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