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宁静的日本海湾小镇——水俣,居民们偶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他们的猫儿们行为异常,有的疯狂尖叫,有的步履蹒跚,甚至有猫直接跃入海中。
这种异常现象并未立即引起居民的警觉,直到一种奇怪的疾病开始在镇上蔓延,一些居民也出现了与猫相似的异常行为。这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水俣病。
据当时水俣居民的描述,患上这种疾病的人会出现四肢和嘴唇麻木、听力或视力障碍,甚至出现四肢颤抖、行走困难、疯狂尖叫等严重症状。而如今,我们知道这其实是人类汞中毒的表现。
汞是一种毒素,它可以影响的中枢和外周系统,使得无论是猫还是人都会表现出类似失控的状态。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接触到汞的呢?接触汞是否就意味着风险很大呢?汞又究竟是怎样一种元素呢?
谈及自然界中的单质汞
在自然界中,汞以单质汞、有机汞和无机汞三种形式存在。其中,我们所熟知的单质汞,其实就是水银。
在古时,人们就已开采汞矿以获取汞。汞元素因其稳定性而闻名,它不溶于酸也不溶于碱。
虽然汞体温计曾是家庭常见的测温工具,但因其潜在的危险性,现已被淘汰。
汞是一种银色液体,常温常压下是唯一的液态金属,因此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在标准大气压下,汞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6.7℃,这意味着在地球环境中它主要以液体形态存在。
影视剧中常见的场景——人被水银淹没,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汞的密度极大,是水的13倍以上,这种高密度的液体甚至能让铁浮在其表面。
关于如何受到单质汞的影响,其实即使我们躺在注满汞的泳池里,也不会立即受到伤害。
因为皮肤很难吸收汞,而我们的肠胃对汞的吸收也相对有限。如果不幸摄入一些汞,也不会立即中毒。这是因为汞的表面张力大,不会轻易在体内扩散。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肺部是容易吸收汞的器官。单质汞的主要危害形式是蒸汽汞。
据世界卫生的数据显示,当空气中汞含量超过20微克/立方米时,就可能出现汞中毒现象。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在环境中的汞所蕴含的危险性。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水银温度计破裂后散发的微小量汞蒸气,如果进入封闭环境也足以造成中毒。
最先受到影响的往往是我们的系统,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同时还会对肾脏等“过滤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尽管如此,单独的汞并不容易对构成巨大威胁。因为汞并不容易蒸发。即使是在150℃高温下,2克的汞也需要两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完全蒸发掉。
问题在于在外的汞容易被“制毒师”微生物转化为有机汞形式。这种形式的有机汞在生物链中不断积累并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关于水俣病事件的甲基汞
有机汞和汞蒸气的毒性程度是相似的。然而它们却更容易被接触和获取。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含有一定量的有机汞。这些有机汞通过食物进入我们的身体。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微生物能够通过吸收的汞来合成甲基汞(ch3hg)。正是这些微生物让原本稳定的汞变得危险起来。
直到2015年科学家才发现了合成甲基汞的两个关键基因。令人惊讶的是这两个基因在已知的所有鸟类和哺乳动物中都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