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种被称为“丧文化”的潮流在年轻人中颇为流行,其中充满了很多消极词汇和懒散姿态。诸如“人间不值得”、“生无可恋”等话语常常挂在嘴边,而“葛优躺”、“咸鱼瘫”等动作则成为了他们的日常。有人批评这是负能量的表现,仿佛无病呻吟;但也有人持乐观态度,认为这是年轻人自嘲和解压的方式。究竟生活是否真的如此“丧”?我们身边的幸福到底有多少?针对这一问题,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学生们进行了一场生动的行为实验。
这次实验基于一个心理学理论: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于是,从今年11月末开始,金融学院的数百名学生发起了一场名为“21日幸福打卡”的活动。活动的核心很简单,就是让同学们每天在班级qq群里打卡,记录三件让自己感到幸福的身边小事。每条记录都可以换取积分,积分则可以兑换暖心小礼物。
活动发起人之一,2017级金融2班的郭勤甫同学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意识到并记录边的幸福瞬间。他说:“很多同学都觉得缺乏幸福感,感到空虚。我们希望通过分享,让幸福感加倍,并在21天后培养起发现幸福的能力和习惯。”其初衷单纯而美好,就是想让大家发现身边的美好,让大家的生活更加快乐。
活动中,幸福的感染力不容忽视。同学们记录的“幸福打卡”内容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每一份记录都饱含深情。比如,当一个同学晒出冬日的初雪美景时,另一个同学则分享了自己动手织的围巾,外地同学则通过分享家乡的美景美食来传递温暖。班级群里欢声笑语,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来自集体和他人的温暖和快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逐渐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小确幸。通过“幸福打卡”的积分记录,大家明白了分享幸福的秘诀:集体的幸福感能够带给个人更大的幸福感,一群人的欢乐能够激发身边人直面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黄程柯同学表示,参与活动让她想起了班级的美好时光和可爱的同学们,“这样的校园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目前,“21日幸福打卡活动”的温暖已经逐渐传递至整个校园。浙江财经大学心理辅导老师李晓娟对此表示认可,她说:“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平凡的日子里,在每个人的成长脚印里。这次活动让求学的学子们感受到身边的温暖和美好,拉近了同学间的距离。”她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学生加入到这一幸福的打卡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