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老年人晚上老醒、睡不着,是因为年纪大了不用久眠?”
对于老年人来说,睡眠质量的保障至关重要。他们本来就可能觉少,晚上睡不踏实是常见现象。这样的说法,过于简化了老年人的睡眠问题,未免太过武断。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并不严谨。
老年人的睡眠规律确实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他们的睡眠质量问题。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基础,如果长期睡眠质量不佳,可能是其他健康问题的表现。
笔者深有感触,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许多老年人的睡眠问题实际上与他们的精神健康问题密切相关。
老年人的失眠问题
据一项涉及超过11万人的荟萃分析显示,我国整体人群的失眠患病率为15%,而在老年人中,这一比例更高。针对不同地区老年人的研究也表明,存在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面临睡眠障碍的困扰。
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的睡眠问题往往只被看作是表面现象,很少有人关注到其背后的精神障碍。当中老年人出现身体不适时,他们会选择积极或被动地寻求帮助,从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或完全康复。但当失眠问题仅仅由躯体疾病引起时,这些问题也会随之消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潜藏在失眠背后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例如,在前面提到的针对安徽农村老年人的研究中,发现他们总体抑郁症状的患病率较高,同时合并失眠和抑郁症状的比例也不低。
由于对精神健康问题的偏见和“病耻感”,很少有老年人会正视自己内心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别说去精神科诊断和治疗了。研究表明,仅有少部分老年人愿意通过物改善睡眠,而抑郁症老年人的就诊率更是低得惊人。
失眠的危害与解决之道
经常性的失眠会导致情绪、疲乏以及一系列身体健康问题。仅仅依靠物来改善睡眠往往只能产生短期的效果,并不能真正解决失眠问题,因为失眠通常是精神状态不佳的躯体化症状。
对于老年人来说,引起失眠的常见心理因素包括抑郁症、焦虑症、认知功能下降以及孤独感等。为了缓解老年人的失眠及其心理健康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其实是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作出改变。例如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优化睡眠环境、减少刺激物摄入、适度的日间运动以及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与情感支持等。
如何面对与处理
如果发现老年人存在严重的失眠和心理健康问题,建议及时寻求医院精神科或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能够有效地帮助老年人释放情绪、处理内心的负面思维,从而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心理问题。
照“谣”镜
随着年龄的增长,“上年纪了”很容易被当成很多身体异常的“原因”,但这很可能掩盖了真正的问题。为了老年人的健康,老年人及亲属应多了解需要引起重视的常见症状,这样就能更早地发现隐患、更早地干预,以获得更高的晚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此处列出参考文献]
策划制作
策划丨具体策划者姓名
审校丨相关审校人员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