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时节的气温状况
在处暑时节,气状况是因地域而异的。通常在2018年的处暑期间,南方的气温仍然保持一定的热度,而北方则渐渐有了凉意。这是因为处暑时,冷高压开始影响,带来的下沉干燥的冷空气会对各地的气候产生影响。
处暑标志着一年的秋季初见端倪。东北和西北地区在此时已真正进入了秋季。每当冷空气与的大气环流相互作用时,若空气干燥则常常伴随着风天气,若大气中存在暖湿气流,则会形成一场秋雨。这些气候的变化常带来明显的降温,因此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的说法。
在江淮地区,处暑时仍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人们需要适应夏秋之交的温差变化,以免引发健康问题,如呼吸道疾病、肠胃炎和感冒等。尽管夏季的副热带高压逐渐南撤,但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人们还是会感受到一丝丝的炎热,这便是所谓的“秋老虎”。
处暑节气的含义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代表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天气逐渐转凉。这一节气的“处”字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意味着暑气至此而止。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处”的解释为“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不仅表示气变化,还象征着季节的交替。它既不同于小暑、大暑等纯粹表示炎热的节气,也不同于小寒、大寒等纯粹表示寒冷的节气。处暑代表着气温由炎热向寒冷的过渡。
处暑的读音
处暑的发音为[chǔ shǔ]。其中的“处”字意为终止,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字则代表炎热的气息。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标志着气显著变化,太阳到达黄经150°时即为处暑交节时间。